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挖掘潜在资源 发展特优产业 ——灵石县王禹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2022-10-09 15:07:22 来源:记者观察网

王禹乡位于灵石县城西南四十公里,辖12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共3468户8750人,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乡镇”“省级文明乡镇”“省级生态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等称号。近年来,王禹乡立足资源禀赋,挖掘发展潜能,把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项目建设抓在手上,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和平台,做优主导产业,做强特色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一、工作措施

一是党建引领立支撑。王禹乡坚持“党建引领、一线发力”思路,以建强村级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为抓手,将人口集聚区域、道路通行区域、河道行洪区域、项目建设区域、企业生产生活区域五域治理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创新运用“随手拍”巡察模式,并与蓝红绿橙“四色辅助”执法队伍(蓝色就是网格员,红色就是党员志愿者,绿色就是应急管理站及各站所人员,橙色就是环卫保洁员和脱贫户公益性岗位)有效结合,与村干部、网格员的季度考核相结合,由村“两委”、网格员、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对看到的村内环境问题进行随手拍,并发送给网格员进行上报处理,实行“当日发现 当日处理”,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让基层治理更有“战斗力”,让基层组织发展产业更有底气。同时,围绕富硒农业、核桃产业、生猪养殖、中药材种植等重点产业成立了10个领导小组,迅速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从小到大、由点到面”发展壮大。

二是摸清家底理思路。按照“理清思路再出手”的观念,全面掌握王禹乡集体资产、土地资源、产业现状等基础底数,集体资产方面,全乡共排查村级合同54份,应收款329.15万元,兑现272.38万元,欠款56.62万元,合同兑现率为82.75%。土地资源方面,境内耕地3万余亩,人均耕地3.4亩,山高沟深平地少,但有近1.2万亩土地为富硒土地。产业现状方面,目前,种植业以发展小麦、玉米、谷子、中药材、核桃产业为主,畜牧业以发展养猪产业为主。王禹乡立足资源禀赋、特点特色,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谋划出了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规范集体经济、发展富硒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的“高标准农田+”工作思路。由王禹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志强牵头,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订单式农业模式,去年带动周边3个村526农户种植富硒田2640亩,带动农民增收52.8万元;今年将辐射7个村1772户农民种植富硒田,面积增加至1万亩,可带动村集体、农民年增收12.6万元、180万元。

三是矩阵推进提效力。按照“高标准农田+”的发展思路,以项目为抓手,形成“高标准农田+灌溉”“高标准农田+示范”“高标准农田+托管”的工作推进矩阵,实施了总投资1571.37万元的4765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体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行“高标准农田+灌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推进村企联合,依托东方希望集团回祖繁殖场,将东方希望猪厂每年产生的900吨沼渣、2万吨沼液经过滤沉降、风干凉晒,作为有机肥就近还田高标准农田。推行“高标准农田+示范”,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富硒特色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在去年288亩慈云寺高标准富硒示范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种植2000亩富硒高粱、1500亩富硒玉米和1000亩富硒小米,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农田产出效益。推行“高标准农田+托管”,发展社会化服务农业。在罗汉村高标准农田试点推行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依托技术优良、服务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农民合作社,组织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化规模化的托管服务,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衔接的桥梁。

二、探索模式

近年来,王禹乡探索发展并总结提炼“五大模型”:

一是龙头链接型。利用县内外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和产业优势,利用建设规模化的现代农业项目,打造区域范围的行业领军产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等形式,发动各类经营主体围绕龙头企业开展原料供应和“订单式”服务,实现产业链延伸、农村增收。例如:回祖村引进灵石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实施回祖能繁母猪养殖场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成,总投资3.5亿元,用地95.69亩,投产后年产值可达到4亿元,村集体收益40余万元,农户增收160余万元。

二是乡贤创业型。充分挖掘王禹乡当地人才优势,发动本土具有乡土情结的成功企业家或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发展致富产业,助力集体增收、带领村民致富。例如:东圪塔村致富能人辛凤亮成立龙凤种养合作社,以每年每亩平均27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122亩,其中集体非承包地315亩。目前,已栽植807亩双季槐、315亩连翘,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亩纯收入达2160元,增加集体收入68余万元,增加农户收入174万元。王禹村乡贤牛志刚投资近7000万元创办了和通一舍药酒坊,采用富含硒元素的高梁进行酿酒,探索做强以酒粮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大力发展药酒产业,一方面带动千亩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带动全乡5000亩富硒高粱种植,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帮助农民和村集体不断增收。

三是入股分红型。通过引导村集体依托资金、资源、资产入股合作社、企业或产业大户等经营主体,以分红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借鸡下蛋”,助力集体增收、带领村民致富。例如,借助省市县的相关政策,秋泉村、洪土村、罗汉村每村申请上级扶持资金60万元注入到灵石县宜泉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养殖场建设项目;圪塔、原西沟2个村申请上级扶持资金100万元注入到灵石县宏牛养殖有限公司发展养牛项目;回祖、柏苍2个村申请上级扶持资金100万元注入到灵石县晋馨源醋厂发展富硒醋加工项目;柏明村申请上级扶持资金100万元注入到灵石县宏都农机专业合作社用于土地托管、粮食耕种、牧草种植加工等项目。注入资金后,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入股定额分红的方式,保底收益为6.5%,实现“当年入股、当年获利”,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优先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提高村民收入。

四是抱团发展型。地域临近、产业集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共享,走联合发展的路子。例如,全乡现有养蜂户50余户,年产蜂蜜约1000余箱、10万斤,以回祖村和赵家沟村养殖户为最多,目前正在探索“互联网+”和直播带货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王禹槐花蜜和荆条蜜正式推向市场,不断拓展“甜蜜产业”。同时,王禹乡是灵石县“农机大乡”,现有农机大户15户,农机专业合作社2个,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各类大中型机具600余台,农机从业人员500人以上,安装北斗监控审验系统农机78台,已实现农业生产耕、种、防、收四个阶段的100%、95%、35%、55%机械化,基本实现农业农机现代化。

五是农旅融合型。依托高地原烈士陵园、王禹古八景、禹王文化等文旅资源优势,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拓展旅游项目,延伸旅游服务,提升景区品质,实现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和村集体、农户高质量增收。例如:罗汉村、洪土村和赵家沟村以高地原烈士陵园为基点,打造红色军旅体验营,细致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与王禹本土文化、乡贤文化,联合历史学者、战争历史研究员和专业编剧,围绕高地原战役历史,打造现代实景舞台剧。同时,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绿色发展”深度融合,发展红色培训、党性教育、青少年研学游、农产品采摘、农家乐体验等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全面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三、工作实效

王禹乡通过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以“高标准农田+”促特色产业发展、促集体经济壮大、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新路径,激活了乡村“一池春水”。

一是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撂荒土地复垦153亩,增加农民收入2.415万元;王禹乡集中连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加耕地145.2亩,增加村集体收入2.17万元;土地流转出租由60元/亩增值为150元/亩,大幅增加土地价值35.22万元,形成了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结合的基本农田,有效促进了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探寻出了集体资产增值新路径。2021年,全乡12个行政村100%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均突破10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50万元至100万元的村5个;30万元至50万元的村2个;10万元至30万元的村4个。

二是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通过高标准农田+灌溉+示范+托管,既直接带来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又间接辐射带动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体现在经济效益上,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田成方、路成网、渠成行,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可以引入更多的大型农业机械,灌溉、施肥、播种成本明显降低,富硒作物产量显著增加,亩均产量提升200斤,真正实现了让“粮田”变“良田”,提高了投资回报率,为乡村振兴蹚出了一条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之路。体现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通过建设东方希望集团回祖繁殖场,将畜禽粪污就近还田,首先,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00余亩耕地提供了免费的、持久的肥料源,有效减少农田建设肥料投入;其次,降低了企业污粪处理费用,解决了禽畜粪污的排放问题,实现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综合利用;再次,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带动农村养殖户70余户;同时,通过“高标准农田+托管”,耕地作业机械化率大幅提升,并让撂荒地恢复了农业生产,让“沉睡”的土地焕发出新生机。

三是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王禹乡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聚焦基层治理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组织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网格员深入项目一线,采用“支部带头、网格分片、人人监督”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工程运行管护体制机制,并创新创建了“蓝、红、绿、橙”四色辅助综合执法队伍,形成了一靠群众监督,四支队伍吹哨,一支队伍执法的“141”四色辅助综合执法工作机制,在农业项目建设中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上下联合、互相联动,真正实现“网格员吹哨,执法队报到”。同时,将项目监管与网格员的考核相结合,对网格员自己发现问题的予以加分,对其他人员发现问题网格员不知情的予以扣分,取得了较好效果。例如,通过网格员包片监管和党员干部的现场监督、配合,一方面使高标农田的设计得到优化、效果达到最好,一些管网原定是露天设计,但经过群众建议、施工队研判后最后入地,提升了项目效果和“颜值”;另一方面,网格员和党员干部现场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倾听群众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进一步协调解决了施工方和农户的矛盾。

四是凝聚了党的组织合力。王禹乡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让各支部深刻认识到项目建设既是工作任务,更是凝心聚力、强化支部发展的重大契机,逐步构建了乡党委全面统筹、村支部狠抓落实,村两委主干、网格员协调配合、全程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加强规范化建设、增强组织动员能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例如,回祖村村民因输电线路杆占用承包土地补偿金额问题,与供电公司多次协商无果,村党支部采取村集体土地置换村民承包土地的办法,圆满解决该问题。再如,有两户村民承包的土地由于每年降雨淤漫地块,导致地界不清产生纠纷的矛盾,村党支部在今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两户村民多次座谈协商最终达成一致,一方同意退出纠纷地块,有效解决了长达二十七年的土地矛盾纠纷,纠纷田最终变成了样板田、示范田,百姓满意的田。

(作者系灵石县王禹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 刘亚)